今年的六一档,很奇特,“哥斯拉”对战“哆啦A梦”。一部硬核怪兽片《哥斯拉》,就这样地闯进了儿童节,与童趣满满的《哆啦A梦》同台竞技。
其实在2015年前,六一档根本没有成气候。直到《哆啦A梦:伴我同行》意外拿下5亿票房后,才真正盘活了六一档,同时这部具有垦荒意义的日本批片,也释放了政策松动的信号,重启了日片久违的引进之路。2015-2018年,我们不仅每年都可以看到《哆啦A梦》,还有成批量日本片,类型与数量都越来越多。
去年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40周年,两国政府交流频繁,民间商务合作不断,日片引进数量创新高。9月就达到了12部,提早破了引进纪录。到了今年,破纪录时间再次缩短,只用了半年,日片上映与定档影片就达16部。
在所有的非英语系小国别批片中,日片在数量上一家独大,从今年上半年的数量来看,甚至超过了美国批片。但我们都知道,数量多并不代表生意红火。从整体票房上来看,日片“性价比”显然不如印度电影,动画IP表现层次不齐,真人电影难破亿、票房上限太低等等,都是不争的事实。那为什么日片数量不减反增?
记者从多位日片的老玩家处了解到,相比其他小国别批片,日片的拿片渠道更多,选择更多。而且日片市场正在悄然改变,前两年哄抢片源,导致入手费“水涨船高”的现象正在消退,老玩家控制局面,昙花一现的新买家不见踪影,市场正在趋于理性。那么处于洗牌阶段的日片,目前到底是什么格局?未来突破瓶颈、有利可图的空间又在哪?
新格局:专业老玩家为主,
日漫粉丝买家、衍生品公司为辅
纵观今年的日片玩家中,几乎没一个“陌生人”,都是资深的玩家。
引进《夏目友人帐》的光线影业,2016年因引进《你的名字》取得近6亿票房,而成为引进日本动画的常客。2017年引进《烟花》,2018年因为光线有自己的动画《昨日青空》而空缺。据悉,《你的名字》导演新海诚的新作《天气之子》也确认被中方买走版权,光线引进可能性比较大。
与光线一样,引进日片的影视行业“老大哥”,还有博纳。2016年博纳引进了《深夜食堂2》,今年引进了《龙珠超·布罗利》。值得一提是,两部电影背后都有双喜电影发行,控股方为发行工作室(香港)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有知名电影人施南生、陈永雄站台。
同样有香港公司做背书的是今年的“小黑马”《祈祷落幕时》,引进方安石英纳电影公司,是香港星皓影业全资控股的发行公司。星皓影业旗下艺人有梁咏琪,近些年投资制作春节档《西游记》系列。这次引进《祈祷落幕时》应该小赚,虽然内地上映时间迟了一年多,盗版资源横飞,但最终拿下了6000多万票房,甚至与日本本土1亿票房差距不大。
除了老大哥,做日片生意的还有影视行业的“新贵”华策影业与猫眼影业。华策去年开始入局日片生意,拿下了《名侦探柯南:零的执行人》,今年引进了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动画《朝花夕誓》,以及最新版的《名侦探柯南:绀青之拳》;猫眼是第一次参与日本批片,与“老手”卓然影业一起发了《22年后的自白》。说完影视行业的“老大哥”和“新贵”,就是日片的资深玩家凤仪传媒了。2015年《哆啦A梦》一战成名后,凤仪就与日方结缘了,除了每年固定的《哆啦A梦》,真人版《银魂》《镰仓物语》等等都出自他们家,今年还引进了人气漫画《我的英雄学院》。
日本批片中还有一类最特殊的买家,他们本身就是动漫IP原著粉,粉丝心态左右了他们引进剧场版。前两年这样的买家,大多为昙花一现的个人玩家。而这一次大名鼎鼎的“B站”上海宽娱数码引进《命运之夜——天之杯:恶之花》情况却大不同,CEO陈睿发布了一份带有粉丝滤镜的公告,称引进“fate”一直是自己心愿。第一部票房不太理想情况下,毫不影响第二部引进进度,近日“B站”已放出即将上映的消息,这一次大大缩短了延期上映的时间,或许能扭转“fate”的市场表现。
衍生品公司跨界做起日本批片生意,也是这两年的新现象。去年因引进《龙猫》拿下1.7亿票房后,让我们注意到新创华这家公司。新创华是一家日本动漫IP衍生品授权与制作的代理公司,曾在上海做过吉卜力的展,因此与吉卜力结缘。《龙猫》成功后,今年新创华又引进了《千与千寻》,不出意外的话,新创华每年引进一部吉卜力电影的模式将会延续下去。这两年参与日本批片比较多的发行公司众合千澄,背后是做影院衍生品的千朗文化,幕后老板都是徐亚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邻座的怪同学》引进方晶顶传媒,这家公司的老板为知名制片人陈力之,与田壮壮导演有密切合作。匪夷所思的是,晶顶传媒的主要业务为国际制片,此前从未引进过批片,为什么会突然引进一部日本漫改片?陈力之曾制片过韩国改编项目《捉迷藏》,或许是与日方有制片合作项目进而引进影片。
困境:同步上映困难、
宣传限制多、高价请不来明星主创
如今好莱坞分账大片在国内的档期营销上,已经从同步上映,到追求提前北美上映。而大部分日本电影在国内上映都非常“滞后”,延期日本两个月上映已经是“最快”引进日片。
延期时间长短,直接影响着票房表现。去年《小偷家族》能够打破日本真人电影在华票房纪录,片方敲下延期不到两个月时间的档期,功不可没。延期时间越短,越有助于国内票房。但往往国内引进日片大多都是半年以后,延期半年意味着“盗版资源横生”。因为日本是在电影公映后6个月开始发售DVD或者蓝光碟。
2017年真人电影票房冠军《念念手纪》时隔一年两个月才被引进;2018年日本真人电影票房亚军《镰仓物语》时隔9个月才被引进;今年引进的《22年后的自白》距日本上映时间隔了一年半。这些影片因为票房口碑不错,早已被很多国内荐片公号推过,想看的观众早已通过盗版资源先睹为快了,“漫长”的延期时间,消耗了电影的潜在观众。
但中日同步上映这件事,目前还较为敏感。看似政策导向的日片生意背后,却满是禁忌。同时由于日方的严谨,过度的版权保护,也给中方宣传造成了限制。我们不难看出,日片中有很多拗口且长的片名,很容易把非粉丝向的普通观众拒之门外。比如《精灵宝可梦:波尔凯尼恩与机巧的玛机雅娜》《朝花夕誓:于离别之朝束起约定之花》。但像《迦百农》改为通俗易懂的《何以为家》这么简单的操作,日片却大多不允许这样做。
除了取名上的限制,日方提供的宣传物料非常有限。《恋爱回旋》宣发方曾透露,他们甚至不得不去预告片里截图制作宣传物料。比宣传物料还难搞定的是,日本艺人来华宣传的事。说来诡异,虽然国内上映日片如此之多,但迄今为止,专门为电影来华宣传的日本主创屈指可数,岩井俊二、是枝裕和、新海诚、小林薰,而且前两还是与中国关系密切的“老朋友”,众多的“流量明星”新垣结衣、有村架纯、小栗旬、菅田将晖、桥本环奈等一个都没有来过。
因为大多日本艺人过了日本宣传期,事务所的时间就不可控,很难再参与影片海外宣传。即使中方开出几百万人民币的“高价”,是他们剧集片酬的几倍,甚至高出他们的广告费,但他们仍然婉言谢绝了。
日片生意未来的突破口在哪?
虽然日片的整体票房表现不好,但这四年,通过前赴后继的大批量引进,中日文化交流频繁,日片已经完成“混脸熟”的任务。这期间,不少平时不看日片的观众走进影院,普通观众对于日片不再感到陌生。目前日片生意看似费力不讨好,但实际上已经迎来最好的发展阶段,一些积弊的问题亟待解决。
动画IP剧场版是引进日片中的大头。目前破亿的IP有《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海贼王》《火影忍者》,这类在中国也具有“国民度”的IP,其他IP的认知度与粉丝受众有限。比如《刀剑神域》《我的英雄学院》《命运之夜》这类IP,票房区间大多停留在2000-5000万之间
但今年出现了一个特例,原本小众的《夏目友人帐》卖到了1.12亿,接近日本本土票房三倍。究其原因,正是它内容突破了粉丝向,触及到了更多普通观众。没有复杂的世界观与人物关系,主角就是男主人公夏目与一只猫咪,大大降低了非粉丝向观众的观影门槛。所以故事内容非粉丝向的全年龄段二次元IP,才是在中国市场最具票房潜力的作品,比IP热度搜索指数与社群粉丝数更具参考价值。
日本真人电影同样是看故事题材。东野圭吾小说改编的《祈祷落幕时》,比先前引进的《解忧杂货店》更具有悬疑感,贯穿故事始终情感是母爱与父爱,强情节、温暖正能量是影片票房突破关键。因而在真人题材挑选上,切勿迷信IP改编,更应该着眼影片类型成熟度与故事内核温情。
另外,虽然真人电影的宣传有诸多限制,但是仍然可以“戴着脚镣跳舞”。比如凤仪采取的方式是组织中方媒体到日本探班,或是直接到日本接触艺人,录制宣传物料。另外电影节是可以借力的渠道,《昼颜》主演上户彩、斋藤工双双到了2017年上影节出席映后见面会、日本电影周开幕式,黄牛票价炒到两千一张,曾轰动一时。后来电影真正被引进在国内上映时,两人并没有再次来华宣传。提前已经确认引进的真人电影,或许可以反过来利用好电影节的展映资源,配合主创来华造势,增加电影宣传曝光。
《小偷家族》是通过电影节宣传的典型案例。2018年6月,路画刚从戛纳拿下《小偷家族》,就来到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请到了人气“小花”松冈茉优与导演是枝裕和出席映画见面会。开票30秒,《小偷家族》所有观影票被一抢而空,黄牛价再次被炒到了两三千,有网友称“愿意拿上海内环一套房换《小偷家族》”,片方抓住该点,衍生出电影的营销梗“一张票价值上海内环一套房”。
就这样,《小偷家族》通过上影节展映,不仅顺利邀到了豪华主创宣传造势,还通过粉丝“疯抢”的现象,毫不费用地为电影营销了一波。记者从多处批片玩家处了解到,今年很多批片已经开始参照这样的模式,申请进入官方展映单元,借力上影节为电影宣传造势。
但缩短两国之间上映时间差,仍然是各家努力的方向,毕竟只要同步上映,主创来华、盗版资源等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目前日本批片价格普遍有所回落趋势,这是按照前两年日片在中国市场表现,推算演变而来的。可以预见下一个阶段,我们将会迎来更健康的日本批片生态,突破口也将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