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除了《惊奇队长》和《阿丽塔》这两部商业大片外,基本就是文艺片雄霸天下。
各大电影节获奖的文艺佳片们,争相在热度未消前纷纷于内地影院亮相:在奥斯卡上大放异彩的《绿皮书》和《波西米亚狂想曲》;在柏林电影节破纪录拿下双银熊表演奖的《地久天长》;在国外众多电影节强势吸睛的新生代作品《过春天》;以及曾执导过口碑作品《钢的琴》的导演,张猛的新片《阳台上》。
但名声是外届给的,票房却要自己挣得,这五部备受瞩目的文艺片,能否成功面临市场和大众的检验,才是重点。
近五年来,3月档文艺片票房平平
事实上,文艺片扎堆3月上映,在内地影市早已约定俗成,就像春节档充斥着商业大片一样。五年前,《白日焰火》在柏林电影节斩获了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廖凡),片方趁热打铁在一个月后迅速全国公映,最终收获1.02亿票房,这在当时已算成绩斐然。
四年前,由刘德华和井柏然两位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演员保驾护航的现实主义题材文艺片《失孤》,拿下2.15亿票房,让业内人士更加看好3月的市场,毕竟春节档看多了眼花缭乱的大片后,也是时候静下心来品一品文艺片了。
可随后这几年的3月,文艺片票房都不尽人意。三年前的《箭士柳白猿》只有647万,两年前拿下金马奖最佳影片的《八月》仅436万,去年的《三块广告牌》即使有奥斯卡光环,也只拿下6442.61万的最终票房。
今年的《绿皮书》看似达到了一个新高峰,上映16天票房累计3.66亿,但这样的成功是难以复制的。影片所传达的“小人物、正能量、大情怀”的普世价值观,是它能持续吸引观众的原因之一,但更多是阿里影业在其背后一步步的递推式营销。
从1月初金球奖提名时便放出有望引进的消息,到1月底奥斯卡提名时宣布定档,再到获奖当天开启大规模点映,真正做到了精准宣传与“接地气”的营销,让国内观众实时参与其中。
除此之外的几部影片,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昨天上映的《过春天》和《阳台上》,截止发稿前一小时,实时票房累计分别为473.5万和286.6万,在本周没有商业片新上映的情况下,显得尤为悲凉。
下周上映的《地久天长》,早在一周前便开始小范围的点映,目前累计票房已超222万,在王小帅导演和柏林电影节奖项的加持,以及王源的商业助力下,《地久天长》比起前两部国产文艺片,有更大的票房提升空间。但影片时长近三小时,上映后必有时长删减的取舍,对影片本身也是一种伤害。
至于最后一部《波西米亚狂想曲》,可以说是献给皇后乐队粉丝的礼物,对于绝大多数内地观众来说,难以产生共鸣,它的票房前景目前看来也难以乐观。
文艺片数十年如一日的票房窘境
别说三月份上映的文艺片了,任何时候,票房不好仿佛就是文艺片的原罪,与上映档期关系不大。
十三年前已经在各大国际电影节颇负盛名的贾樟柯,在《三峡好人》已经拿下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大奖后,在国内只拿下150万的票房。面对这种境遇,贾科长并不意外也不丧气,甚至开玩笑“《三峡好人》的公映,就是给内地市场的票房殉情。”
然而时间来到十年后,情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山河故人》上映时,贾樟柯一改以往的高冷营销,选择用“情怀牌”、“大明星”和“跑断腿”来为电影争取市场。最终虽然只获得3222万票房,被杨幂的《我是证人》(票房2亿)碾压,却已经是当时贾科长从业以来的最高票房。
这样的窘境,王小帅导演也很是熟悉,四年前由他执导的《闯入者》在爱情片《何以笙箫默》(票房3亿5千万)和超级英雄电影《复仇者联盟2》(票房14亿6千4百万)的双重夹击下,仅收获1005万票房。
影片上映前,王小帅的期待值是排片5%,没想到现实只有1%,无奈之下导演写了一封《致我的观众》的公开信,请求“我的观众,请你挺我”。最终得到贾樟柯、高圆圆等一众好友的声援,而这1005万票房已经是挣扎之后的结果。
三年前《百鸟朝凤》上映,排片量过低,关注度不高,票房遇冷,虽是吴天明导演的遗作,却依旧被漫威的《美国队长3》狠狠挤压。制片人方励无奈之下下跪为影片求排片,有人认为他在卖惨,有人觉得他真的惨,但不管为何,《百鸟朝凤》终于得到了外界的关注,不至于悄无声息地退场。
拒绝妥协,文艺片要站着把钱挣了
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那么,文艺片如何才能站着把钱挣了?
很多人第一想法都是商业营销,但基于文艺片和商业片受众群体的不同,有时候不恰当的营销,反而会导致口碑逆流。
最好的例子就是《地球最后的夜晚》,以“一吻跨年”为噱头让很多观众冲着“浪漫爱情片”走进电影院,却因为晦涩的剧情大呼“上当”。最终在取得超高预售票房的第二天,出现口碑的断崖式下滑,最终伤害了电影本身,下场极度凄惨。
也有人说,文艺片不应该低商业片一等,商业院线也不需要因为情怀给文艺片开后门,损害自己的利益,中国应该有自己的艺术片院线。
要知道,在电影市场最发达的美国,艺术电影的生存方式也不是在商业院线中与商业片竞争,而是在艺术院线或个别影院中长期放映。
然而事实是,早在三年前全国首个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就已成立,首批加盟的艺术影院超过100家,每家影院固定一个影厅作为艺术影厅,保证每天至少放映4场艺术电影(其中1场为黄金场放映),为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中外影片助一臂之力。
奥斯卡获奖影片《海边的曼彻斯特》、《三块广告牌》,戛纳入围影片《路过未来》,即将上映的《波西米亚狂想曲》等,都选择了在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放映。
全国艺术电影联盟的成立,的确给了文艺片更大的舞台,但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沉疴,最根本的还是应该打破文艺片和商业片固有的界限。
陈可辛在宣传《亲爱的》时曾说,“由于我们这个市场还未成熟,往往把一些现实题材的电影当成文艺片,一说商业片就是低俗,说到文艺片就是脱离群众。文艺片可以让商业与文艺并重,好莱坞这种情况很多,这么做可以说服发行方、戏院和观众:文艺片也可以是卖钱的。”
陈可辛说得十分在理,文艺片在关注情感、宿命以及寻找自我的主题背景下,如果能同时做到画面、剪辑以及节奏把控也不逊于商业片,票房便不足以成为困扰。
就像五年前大卫·芬奇的《消失的爱人》,悬疑氛围与伦理深度兼具,连续几周蝉联了北美票房冠军。
如此看来,若《地球最后的夜晚》能少一点故弄玄虚和炫技,可能也会像《消失的爱人》一般,被市场更好的接纳。
希望有一天,大众在谈论文艺片时,票房不再是一个令人焦虑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