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影网> 行业资讯> 浏览文章

春节档,挂倒挡?

2019/2/14 11:38:34点击数(0)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H生活在首都旁的一个小镇上,所住的小区对面就有一家电影院,平时的生意也像潮汐那样很有规律,周一到周五基本“空巢”,周六周日相对火爆一些。但是过年这几天看电影的人还是挺多,初一到初五要是不紧盯着一些票务软件刷票就只能去现场排很长的队买票。

H的儿子要看《熊出没之原始时代》,打开软件发现连2D版都是40+的票价,对于他这样生活在一线城市边缘的“小镇青年”也不禁暗叹去看望一下熊大熊二代价“不菲”。某天他经朋友介绍进入了一个保险销售群,据说跟群主打招呼就能整到便宜票,也许是某保险公司为了开拓客源跟影院达成了什么协议吧,对于H这种一年都不见得进一次影院的观众来说是个不需要太多思考的选择。于是,15元一张的电影票,孩子看到了一直盼望的光头强,H也在保险推销员的潜在客户名单中挂了号。

一年一度热切期盼又有些无聊的春节假期就这样过去了,与踏上归途时的雀跃和享受过程的漫不经心相比,刚刚告一段落的国内电影春节档激战倒是很有些精彩。近些年来,春节档一直都是中国电影市场最大最集中的票房产出版块,从近十年的档期培养与收获来看,春节档票房的增速也屡创新高, 2018年春节档在《红海行动》等影片的强力拉动下,票房比同期增长23亿。在这样的优质档期资源刺激之下,2019的春节档在预售、场次、单日票房等方面创造了纪录,但还没来得及微笑,便看到了隐忧。

最拥挤春节档是8部国产新片的舞台

上映首日没有一部片子能够得到超过22%的排片,春节几天,共电影放映场次达289万场,同比增长23%。场次安排的非常密集,往往片尾字幕滚动尚未结束就直接清场放下一批观众。有几位影城放映员的朋友透露,就他们影城的规模而言,长假期间放映电影将近300场,工作强度明显比其他档期提高了很多。

最贵春节档是电影观众的钱包“树洞”

过年几天你买过最贵的电影票是多少钱?50?70?100?也曾见过19.9的票价吧,在去年?其实,过年时候的票补还是挺给力的,几乎“参战”的每部片子在预售中都有低于20元的票价出现,但集中度很高,全都拥挤在2月5日当天,成为大年初一当天创造14.39亿刷新单日票房纪录的主因。然而转天后就集体消失。随后几天的票价拉升,将今年春节档的平均票价推高至44.8元,同比上升13%。对于价格的敏感是减少观众进入电影院的主要原因,今年的观影人次为1.3亿,比去年同期下降10%。

最累春节档是高效“盗版加工厂”

互联网的发展,在以科技便捷正向影响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为电影盗版提供了温床。今年的春节档电影在影院线下已形成高效的枪版流水线,几乎可以做到上午上映,下午就能在某些网站搜到。更有些“体贴”的售卖者打出温馨的“1元看遍春节档”的捆绑销售口号,盗版猖獗可见一斑。大年初三,《流浪地球》、《飞驰人生》、《疯狂的外星人》等盗版资源便横行网络,而且这些资源都不是传统认知中抖动、有杂音的偷摄、盗录版本,而是720P甚至1080P的高清版本。

笔者所在的一个电影发行放映领域的专业微信群中,居然也有人“关公门前耍大刀”般地贴出所有春节档影片的盗版链接。网络盗版让电影产业链中所有的参与各方都笑不出来。国家版权局官方微博发文称:近日来,经过多部门和权利人的联合行动,春节档院线电影的盗版传播已得到一定遏制,对严重的侵权盗版分子我们将移交公安部门采取刑事手段予以严厉打击。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国产电影的盗版损失率已高达55%。而今年春节档因盗版资源损失的票房预估达10亿元左右。相较于盗版资源,重工业化展现的《流浪地球》在IMAX版的呈现中更具感官冲击性,影厅中的观影效果对于观众的吸引力远超盗版,截至2月12日,《流浪地球》在IMAX影院收获1.85亿人民币票房,在盗版危机中抢得了较好的成绩。

最无语春节档是上市影视公司的“假笑”

年前的时候,朋友被片方邀请参加了《流浪地球》在北京的看片会,看后很惊艳,感觉被故事感动,被特效感染,并无限看好片子上映后的票房成绩,结果很显然,她是对的。但是她将这种感动预见性并物质化,看完电影后没几天就鼓励她畅游股市的家人买入北京文化的股票。一般逻辑中,爆款电影的出现对于上市影视公司的股价加持力度明显。《战狼2》爆了,北京文化在7个交易日股价涨幅50%;《我不是药神》爆了,北京文化在4个交易日股价涨幅40%;《流浪地球》爆了,北京文化在1个交易日股价收涨10%,涨势仅维持2月11日开盘当天,12日就开始陆续下挫。这…“战狼2顶”、“药神顶”之后,流浪顶不起来了?可能!三大爆款,一百一十亿票房换来的只是影视股敷衍式的假笑。

不仅是北京文化,多家相关影视公司年后股价均下跌。中国电影收跌2.04%,光线传媒下跌1.58%,上海电影下跌0.66%,万达电影下跌0.52%。

一年之计在于春,很多人将春节档定义为可纵观一整年电影市场成绩的晴雨表。跨越过野蛮生长的中国电影,除了内容、口碑之外影片的话题、演员、特效、IP什么的都不再成为观众选择走进影院的决定性因素。我们不能忽视春节档自带巨大流量的天然档期优势,但电影消费者也不会在“除夕看春晚,初一看电影”的所谓新年俗裹挟之下欣赏那些不够硬核的片子,说服或者吸引他们坐在影厅中的不再单纯的是大圆满、合家欢或者成龙、周星驰。

同时,我们所不能忽视的是国产电影整体品质的明显提升,即便票房表现不及预期的几部电影在情节、内容、制作等方面并没有出现粗制滥造、扮傻搞笑的现象。越来越多的电影,不单单只为商业服务,现代化电影工业基础、不断优化的审美创新、积极健康的正能量扩散、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营造,构成了电影,特别是春节档电影这类“特殊物种”的交叉学科特性。如何维护好春节的档期优势,制定和形成科学的价格体系,提升电影消费者对于影院的热情,进一步打击文化领域的侵权事件,是中国电影市场在前进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良好解答的问题。



关键字:一年一度热切期盼又有些无聊的春节假期就这样过去了
上一篇: 58亿春节档背后,A股影院行业开年迎来一片惨绿
下一篇:正在消失的爱情电影与风生水起的爱情网剧!

网友评论